close
這幾天收到博客來的廣告信, 才想起這本書
人在迷惘的時候, 傾向自我放逐, 阿拉斯加, 不過是滿足曠野想像的地方
等同於傷心咖啡店之歌裡面的馬達加斯加,
等同The nanny's diary 裡面的曼哈頓豪宅,
等同On the road的無盡公路
小時後走的是沒有選擇的道路, 就算有, 也是荒煙漫草一看就有蛇的羊腸小徑
想也不用想, 繼續走我的康莊大道
雖然對人生什麼也不懂, 親情總還是懂得的
所以那時看完這本書只覺得, 這人真是太不應該,
不管走進曠野能帶給他什麼, 都不值得用親人的眼淚來換
過了這些年, 連續面臨了幾個選擇題,
不但是看多了, 就連自己也即將面對踏出校園, 沒有約束的茫然
對於書中主角心裡的結才終於有點了解
被束縛久了之後, 自由是不可承受的負擔,
多少被虐狂可以忍受一世毆打, 從未想要逃離, 便是基於人類的慣性
從幾十或十幾年前踏入校園以來, 過得便是有規範的生活,
藩籬, 是限制, 也是依靠, 一旦沒有了, 天下之大, 都是你的也都不是你的
何處安身?
所以選擇放逐, 自以為是追尋的放逐
書中主角做的事, 跟人類學上說:
"必須將自己置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 你才可以理解你所熟悉的"完全不一樣
他是換了身分, 拋棄以前的人生, 假裝前20年未曾發生過
就算他在阿拉斯加認識的人之間獲得很高評價又如何?
不過是自以為可以從白紙開始, 不希望它沾上墨跡罷了
這場死亡之旅不是冒險, 不是憑藉著心頭對曠野的熱愛,
只是躲藏, 杳無人跡的阿拉斯加, 多麼大的荒原, 只是心裡再小不過的角落,
能自欺欺人的角落
不管要找什麼, 都是找不到的
小隱隱於野, 中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朝
強韌的心靈能夠再任何環境裡面解決問題,
曠野就在心中, 不須遠求
啊本來是要說the world is flat的...
只是看到那個廣告, 我才突然了解
當初拿這本書給我看的同學, 其實是在求救
十多年前的我看不出來, 十多年後的我就算懂了, 也無能為力
以當時稚嫩的心, 就算伸出手了, 也救不了任何人
人在迷惘的時候, 傾向自我放逐, 阿拉斯加, 不過是滿足曠野想像的地方
等同於傷心咖啡店之歌裡面的馬達加斯加,
等同The nanny's diary 裡面的曼哈頓豪宅,
等同On the road的無盡公路
小時後走的是沒有選擇的道路, 就算有, 也是荒煙漫草一看就有蛇的羊腸小徑
想也不用想, 繼續走我的康莊大道
雖然對人生什麼也不懂, 親情總還是懂得的
所以那時看完這本書只覺得, 這人真是太不應該,
不管走進曠野能帶給他什麼, 都不值得用親人的眼淚來換
過了這些年, 連續面臨了幾個選擇題,
不但是看多了, 就連自己也即將面對踏出校園, 沒有約束的茫然
對於書中主角心裡的結才終於有點了解
被束縛久了之後, 自由是不可承受的負擔,
多少被虐狂可以忍受一世毆打, 從未想要逃離, 便是基於人類的慣性
從幾十或十幾年前踏入校園以來, 過得便是有規範的生活,
藩籬, 是限制, 也是依靠, 一旦沒有了, 天下之大, 都是你的也都不是你的
何處安身?
所以選擇放逐, 自以為是追尋的放逐
書中主角做的事, 跟人類學上說:
"必須將自己置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 你才可以理解你所熟悉的"完全不一樣
他是換了身分, 拋棄以前的人生, 假裝前20年未曾發生過
就算他在阿拉斯加認識的人之間獲得很高評價又如何?
不過是自以為可以從白紙開始, 不希望它沾上墨跡罷了
這場死亡之旅不是冒險, 不是憑藉著心頭對曠野的熱愛,
只是躲藏, 杳無人跡的阿拉斯加, 多麼大的荒原, 只是心裡再小不過的角落,
能自欺欺人的角落
不管要找什麼, 都是找不到的
小隱隱於野, 中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朝
強韌的心靈能夠再任何環境裡面解決問題,
曠野就在心中, 不須遠求
啊本來是要說the world is flat的...
只是看到那個廣告, 我才突然了解
當初拿這本書給我看的同學, 其實是在求救
十多年前的我看不出來, 十多年後的我就算懂了, 也無能為力
以當時稚嫩的心, 就算伸出手了, 也救不了任何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