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提麵體實驗一...溫熱時口感相似度80%, 放了半天之後相似度65%, 顏色相似度 20%

本來只有要實驗日式炸豬排以補此次返台沒有吃到的缺憾,但是在小之的強烈意志之下,當我咬牙倒下炸油熱鍋時,腦子裡粉紅多汁的炸豬排突然被排山倒海的波提獅海淹沒踐踏,波提,波提,波提,波提獅一邊吃著自己頭上的波提球一邊說,波提,波提,波提,一口一球一口一球,波提,波提,波提

不要再吃啦~~再吃你們就禿頭啦,我想

唉...滿腦波提獅的狀況顯然並不適合炸豬排無奈關掉爐火,開始尋思如何仿製波提麵體

啊? 不是要說書嘛? 回歸主題先


The kite runner (以下涉及書內主要情節,對此敏感者請勿繼續閱讀)

主題是贖罪,背景是阿富汗,配樂是故土的悲歌

主人翁Amir是阿富汗一名富商之子,幼年時因為身體及心靈都太過軟弱且專注於寫作而不符合父親對於兒子的期待,父子關係不甚親近。被自己唯一的親人否定對他影響極深,因而視得到父親的認同為無上殊榮。家中長工的兒子Hassan,是他同年時期唯一真正的朋友,然而,被"獲得父親認同"完全佔據的心靈沒有空間體認這個事實,所以Amir只視Hassan為下人

Amir認為他唯一能得到父親認同的機會是風箏大賽,而在與Hassan的合作之下,他們也的確獲得了冠軍。被他打落的最後一個風箏就是他的桂冠,而Hassan也一如往常,順從Amir的要求去取回風箏,卻不幸遇上惡少。Amir目睹整個過程,但因為怕受到牽連而選擇旁觀。風箏是取回來了,卻已經從榮譽的桂冠變成罪惡的紅字

Amir的小心靈無法承受自己的罪,說不出口的罪惡感迫使他反而欺凌Hassan,最終導致Hassan父子求去,此一別後再無相見之日。阿富汗戰亂,主角父子偷渡至美國白手起家,而Hassan多年後,因守護Amir的家園而死,留下一子。成年後的Amir,為了這最後的贖罪機會重回被塔利班政權統治的故土

作者寫故事的技巧很好,在很多地方都埋下小伏筆使童年的Hassan跟多年後的Hassan之子互相呼應,讓成年後的Amir一步步的回頭看,他是如何受到Hassan的扶持而成長書的前半,尚未受到戰火肆虐的阿富汗是真正的奶與蜜之地,與後半恐怖統治之下的阿富汗反差大得讓人無法忘記。是的,對我而言,灑狗血的贖罪無法引起共鳴,但作者心底的阿富汗,與作者遠觀想像的現在的阿富汗,交織成近代中東史的悲歌,盤旋纏繞著書中的一字一句,餘韻久久不去

白先勇曾說世界有些表現人生體驗很出色的佳作,由於展現的幅度不夠廣袤,也就無法與真正第一流大師的作相提並論。歷史的悟性是"展現的幅度"其中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有不錯的歷史悟性,翻開任何一頁都可以看到阿富汗歷史的傷口橫陳在眼前的猙獰模樣,可惜的是,情感表現太過,以致於後半本像炸溫不夠高的波提,油膩膩得讓人反胃

書裡後半的花系列三重唱--他是我兄弟,我的血洗淨我的罪,神哪救救他--一疊一疊直上雲霄,可惜嗓子不好,破了。我的耐心在Amir跑去挨揍的時候已經用的差不多了,這位先生到底是去救人的還是去送死的?有犧牲自己也要救人出來的決心當然很好,問題是這樣白白被打如果不是有外援的話必死無疑,使得他的血流得廉價。最後最後的爆點突破了我的底限...Amir的反省已經夠了,心靈上他已經得到補完,作者該說的也已經說完了,最後再加這個爆點反倒是畫蛇添足,說得太多,不如不及。本來安排Amir膝下無子,Hassan的兒子填補這片人生的空白,讓Amir再次的,一如往常的,得到來自Hassan無條件的照顧扶持和原諒雖然有點匠氣,卻不失為頭尾呼應的好結局,卻被最後的爆點給毀了

總之,這是一本讀後不會覺得浪費時間,也不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如果對花系列劇情相容性比較好,也許會很喜歡也不一定。我看完當下的感覺當然是狗血灑的太多了,然而沉澱了幾個月之後,只剩下阿富汗的血淚還留著,便覺得這書也還值得看一下/寫一下心得。我也是在一個有極為淵遠流長的文化,卻有悲壯而荒謬的近代史的國家中長大,因為這樣,才被這本書的歷史感撼動

,本來以為沒幾行好寫,想要拉白先勇的書來湊湊版面,結果越寫越多,那就下次



再來繼續講波提,上圖是要表現波提麵體實驗的Q感

我試著回憶那唯一一個由辛苦的老祝特地從台北車站微風替我買來的綠茶波提的口感,因為只有一個,而且是在趕飛機的一大早吃的,其實記憶很模糊。大概就是QQ的,中間有許多細小的洞孔,鹹鹹的。切面透明的樣子有點像麻糬麵包,就這樣。很多粉煮了以後都會透明--做肉圓跟珍珠用的番薯粉,勾欠用的太白粉玉米粉,做西米露的樹薯粉。玉米粉的口感不像,番薯粉的Q度似乎不夠而且我要留著做肉圓,剛好家裡太白粉只剩下那一小撮,就用樹薯粉。想一想又覺得麻糬麵包粉不用白不用,也加一加,液體類的牛奶奶油,蛋,跟鹽是一定要的。那細小的孔洞要怎麼做?根據做麻糬麵包的經驗,就算不加酵母長時間的攪打也可以造成孔洞,所以就卯起來一邊看keroro一邊打。最後要下鍋之前腦子又有點短路,深怕會沒有洞,就加了那麼一小撮泡打粉,結論是泡打粉大錯特錯,孔洞相當大。用擠花袋在烘培紙上擠出一個一個球就下鍋油炸,炸溫180度C

除了孔洞大之外,真的很大,孔洞平均大概是我印象中的波提的兩倍大,而又有幾個別大的,其他的口感方面相當近似(印象中啦...)但是炸功遠遠不及,冷掉吃嫌油膩。至於外層的蜜糖,我真的忘了那是怎樣的,而且想趕快吃豬排,所以就沒有去做,就最後擠上蜂蜜灑點糖粉,反正是麵體實驗嘛,不是蜜糖波提實驗

我的朋友小之非常可愛,對食物跟很多東西都充滿熱情,她的心頭之火常常都讓我非常羨慕小之喜歡吃的東西很多,而且常常講講就忘,每次講的都不一樣,這次連續講了好幾次,從台灣回來之後每次聚會都會提到波提,大概是這樣對我造成心理暗示,才會在炸豬排的途中突然跑去炸波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onict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