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的書很多,為什麼會先談"曾經",這本不是非常受我喜愛的小說呢?
一方面敝人久未刻版子,文字的掌握上退步很多,暫時不敢談那些我所偏愛的書
寫出來的東西只怕配不上那些書
是說這兩年來英文寫作,從很糟,進步到還蠻糟的
中文寫作,從普通,退步到有點糟糕的......
另一方面呢,算是有點補償吧....當年看完曾經之後,批評文寫了洋洋灑灑四張信紙
沒錯~~就是信紙~~當初看完,實在太討厭這本書了,一股氣上來,用我那歪七扭八的字玷汙了四張無辜的紙...
我想我必須還它一個公道,雖說這個公道也沒人在意
看這本書,是在高三的時候...
是說我高三怎麼做這麼多事情,趁大家在準備聯考的時候...真是有點欠扁
可愛的pooh fan三民主義老師推薦我們看的
它是愛情小品,寫的是逝水般清澈但無可挽回的,過去的愛情和時代
這種主題,強說愁的,沒有談過戀愛的高三生哪能感受
愛亞自己在扉頁上,寫著本書是給對愛情尚未絕望的讀者,死高三生顯然符合條件
所以我覺得必須加一點,改成 : 給愛過,失去過,但尚未絕望的人
它寫的是一個女孩(李芳儒),年少時傾慕著隔壁大哥,清澀單純的喜歡著
年歲漸長,隔壁二哥的狂熱撼動了她,便來了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就像所有相似設定的書裡寫的,大哥(志維)終究是有責任,有包袱的,結了婚,待在故土
二哥(志绍)永遠是浪子,四處漂泊放浪形骸,最後一事無成,
成為大家的包袱...但女主角就是愛他...還有些別的男角..
當然不只這樣,這本書的基調,是在寫對過往的,失去的東西的悼念,只是用愛情故事帶出,
正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用一件一件的瑣事帶出
中間還穿插了一些,寫的不是很成功的
大時代的背景,以及女人堅強的獨立意志
之所以說它不是很成功,是因為大時代的部分,只是隱隱帶過
並沒有寫出那樣的時局,對於人物們的影響,既然如此,寫或不寫,也沒什麼差別
女性的奮鬥這部分,寫的很輕,把這部分當作描述女主角的個性倒還不錯
這樣的書,看完之後如果能讓讀者稍微想到
故鄉的明月,失去的美好事物,或者曾經愛過的人....並帶著微笑
那麼便是成功的了
所以,"曾經"是可以一看的書
愛亞的文字清淡細緻,卻能挑起被遺忘在潛意識裡的珍貴記憶
我們都太急著前進,或者自以為在前進,以致於忘了,或強迫自己忘記太多東西了
看看這本書,你會想起你的初衷,未曾被染上塵沙的,最初的理由
講完了,
竊以為,說書拿其他的書來一一比對,是不道德的
每本書都是獨立創作,就算是哪些作者受到哪些書的啟發,畢竟還是不同的文字
所以下面說的呢~~只是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會聯想到的一些別的書而已
首先呢,類似基調的書,在近代作家之中,我會更推薦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前提是對閩南語中文化不是太反感的人
它寫的不只是愛情,過去,還有那個時代,
不僅僅是感懷悼念,還有作者明澈的觀點:當你憶起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接下來,你要怎麼走
這兩本書調性雖同,但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也無所謂高下
再來是這個大哥二哥的個性設定啊,大家都愛用
最經典的應該是瓊瑤的婉君吧,當然婉君跟曾經要講的東西完全不同
但是那二哥的狂,大哥的歛,婉君還有個三哥~~令人難忘
高三我寫的那個批評,大部分源自於我對大哥的惋惜....為什麼好人總是得不到女主角的心呢?
得不到女主角的心就算了,連後來娶的老婆,也要被女主角從心底批評一番
好像這溫文認命的婦女,不但情感上是個備胎,連外表,能力也都全是個備胎
這一點其實,我現在還是不能認同,愛亞其實可以不用這麼寫的,可以更寬容
寫女主角挑三撿四的看大哥的太太,只是源自佔有慾:雖然我不愛大哥,但是我也不喜歡大哥娶別人...這樣,很醜陋
類似的情節,張曼娟的"喜歡"裡的"今夜明月在荷塘"就顯得瀟灑而溫柔
(我並不欣賞"喜歡"這本書...只是用這一點來看)
最後就是,怎麼有時間寫這個
老闆不在家啊~~~~~~~~~~~~~~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