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和適應
這兩個有什麼不一樣
我想說的是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
改變,就我對它的解讀,是一去不回的
好比滴水穿石
適應,是可以再改回來的,
有如疾風下躬身的勁草
最近遇到了 一些事情,使我猛然驚覺
我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嘛....
以下才是正文
單純陳述事實,
我是受特殊教育長大的...在學校的時候,別的班級難免對我們有些流言蜚語
通常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偏見:比如說有專用廁所這類荒誕不經的東西
但是其中也有些是真的,只是我們一直都沒發覺
我一直以為,我們跟其他班級沒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以下幾點:
國小要背一堆有的沒的詩詞歌賦,
國中除了班級位置偏僻,跟其他班完全一樣,
高中只差高二不用唸歷史地理,改換成科展時間
聽起來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差別,
再加上國中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渺小,雖然不至於沒有自信,但絕對沒有驕傲的理由
所以那時候我總覺得,別人用有色眼光看我們,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其實不是的...其實不是的...
我們的問題在於自成一圈,而這個圈子的文化讓人無法親近
因而顯得傲慢
每個小圈子都有它自己的特色,狂野的,愛好自然的,詩情畫意的
通常彼此都能包容,不能包容時,偏見就產生了
所以我現在了解,那些蜚短流長,並不完全是別人的偏見
有部分,也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傲慢,不自覺的傲慢
我們總認為任何事情,追根究底,深入探討之後一定有個答案
再加上研究佔去絕大部分時間,說起話來總是專有名詞亂飛
都源自於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和驕傲
我現在已經不在那樣的圈子裡了
或者說,我現在常相處的朋友都不是那樣子的人
所以我說話的態度,用詞都慢慢變的像正常人...一般人
但只是適應...
很難說哪種才是好的,至少我現在"應該"看起來比較容易親近
讓我看清事實的小事情:
前陣子跟老狸跟Alex去見兩個大學同學
在聊天的時候,總不時冒出行話: 用dB來形容程度之類的
我都要不時阻止他們,因為老狸跟Alex是不懂的
雖然我自己也覺得用dB來形容還蠻貼切的...
後來感恩節蛋來了
我們一起去逛natural history museum 跟 national museum of air and space
這兩個都各花4,5個小時
因為都不停的拼湊我們零散的知識,爭辯(討論??)一些看到的問題
這種熟悉的感覺...是的,以前我們就是這麼無聊,但是又覺得很有趣
那是因為我們相信這樣琢磨著,總能得到些什麼結論
之所以會這麼相信著,也只因為我們骨子裡存在的,對自己腦力的驕傲
如果是其他人,應該一開始發問的時候,就會得到:不知道耶,回家查的答案
的確是很省時省力的方法
最後也是感恩節,LuLu來了個狂野派的朋友,
台清交在他眼裡就非常了不起了,更別說我,被他當成神一樣
跟他見面幾次,都不難察覺有他很害怕,或者說是尊敬(?)我
我不在的場合,跟個野猴子似的開懷縱酒,高聲談笑
我在的場合,都人模人樣的正襟危坐
這是他對我的偏見.....這期間又發生了一件小事,更讓他加深了這個印象:
有天他們在找酒喝,打來問我
我說我有Cointreau,約500ml...我一點都不覺得,說我有500ml的酒有什麼奇怪的
但這讓他很崩潰,他覺得哪有人這樣說的,要就說一罐還半罐
所以他認為我是Math geek
我以前的確是很愛用數學解釋一切東西,覺得很有趣
我以為我已經不會了...我以為我已經很正常,很像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