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
我想這個blog,要瘦是不可能的了
對於發育完全後BMI總在18~20之間徘徊的我,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蘇老先生是對的,雖說飲食也是種文化跟藝術
但心靈跟肉體同時飽足是最理想的
最近想學西方菜色
畢竟身處西方,硬是要學做中菜--不是普通的做做,而是真的學
未免捨近求遠:
要做牛肉麵,黄牛肉上哪找啊?
想學個蘇菜吧,別說爆鳝,薰魚,就最簡單的來個紅燒肉
那夾精帶肥五六層的五花肉哪兒有啊?
就說乾貨吧,也就一兩個牌子
成色不好?只得拉倒
曾經在超市見到竹笙,高興的買了,一下水全爛
竹筍也是一年難得見到一兩次
材料都備不齊,做出來的雖說不難吃,但也沒有花大功夫學它的價值
所以說學點西方菜實際些,於是上網挑了一些食譜
(說到這,我食譜都還沒寄到...別弄丟了啊>.挑一挑想說順便挑書,就選了amazon的best seller找找
把書名看了一遍,讓我想起去年回台看到金石堂的best seller:
槲寄生,蛋白質女孩....看了都出冷汗
在這個multimedia era,我相信各國的讀者品味應該都類似
那麼amazon best seller,也應該很蛋白質女孩
叫我花銀子去買蛋白質女孩,還不如找塊豆腐撞死
於是我終於想起來,我是個家裡書很少的讀書人:
床頭從小三開始讀,永遠的紅樓夢,是外公送的
小六後出現的飄,是老哥跟他國中同學借的
("借"了十幾年....)
朱少麟的燕子,是電機營的小隊員送的
印象中幾乎不曾花錢買書,但是三更夢來永遠有書可當枕
而且汰換率很高:
寒暑假的時候,總是騎著那台籃子呈不規則形狀的紫色淑女車
跨過小半個台中市到市立圖書館用一籃子的書換一籃子的書
圖書館有缺的,就去書店窩著看:瓊瑤,張愛玲
大二的時候,去二活練完琴
就到總圖二樓一直耗到泰依絲出來趕人
(害我後來聽到泰依絲冥想曲,不管在哪,都會想說該走了-.-|||)
去總圖當然唸書是一小部分,不然怎麼會選在二樓唸XD
絕大多數時間,我都坐在離小說區最近的位子
累了就去挑一本,不累也可以去挑一本,看不完就借走回床上繼續看
就這樣,擾了不少蠹蟲清夢
然而,是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朋友都是不看書的呢?
似乎從珮瑄,小姜搬離總區之後就開始了
之後當我從自我迷失的局中掙扎出來,隨緣份漂流
就漂進了這樣的環境裡了
對於理工科的學生而言,最能欣賞的藝術,似乎是音樂,或電影,繪畫
到米國之後,
書架上的閒書都是每年返台最後一刻衝進書店狂搬的
或者是需要訂購課本,就順便在博克萊上買了一堆寄過來
這些書量,遠遠不夠我的需求,一週內就全看完了
更何況很多是我已經看過,覺得可以收藏的
一看再看,反覆看個幾十遍看到沒有新感覺,才終於扔進書櫃
所以我學會了上網看小說....
對於實體書,買它,成了一種習慣
我都忘了,曾經在總圖二樓當小說區管理員的日子
書架上今天金庸被借走了哪幾本,我比檔案系統還清楚
(別懷疑,那一年內小說區,會被借走的書幾乎都只是金庸)
現在去圖書館,就只是去工學院分館借專業領域的書
(因為大圖書館很遠....)
但現在我想起來了...我是個讀書人...
在中文書來源短缺的時候,我想寫點關於它們的東西
而大圖書館的蠹蟲姊妹們,該醒醒了,我來找你們了~~
今天步入大圖書館文學作品區
熟悉的蠹蟲住宅區味道,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整區幾乎沒有人,這也是univeral的性質
這加強了amazon best seller是蛋白質女孩的可能性
抓了幾本C.S. Lewis的書,我想從他開始
他是Narnia的作者....但是我不是看Narnia,是space trilogy
跟在總圖,市圖吃書不一樣的是,那些作家就算我沒看過他們的書
我也大略知道他們的名字
在這裡就不一樣了,外國作家除去已經作古100年以上的,我認識名字的不多
這要怎麼辦勒...我也不知道,先看了再說...
我想這個blog,要瘦是不可能的了
對於發育完全後BMI總在18~20之間徘徊的我,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蘇老先生是對的,雖說飲食也是種文化跟藝術
但心靈跟肉體同時飽足是最理想的
最近想學西方菜色
畢竟身處西方,硬是要學做中菜--不是普通的做做,而是真的學
未免捨近求遠:
要做牛肉麵,黄牛肉上哪找啊?
想學個蘇菜吧,別說爆鳝,薰魚,就最簡單的來個紅燒肉
那夾精帶肥五六層的五花肉哪兒有啊?
就說乾貨吧,也就一兩個牌子
成色不好?只得拉倒
曾經在超市見到竹笙,高興的買了,一下水全爛
竹筍也是一年難得見到一兩次
材料都備不齊,做出來的雖說不難吃,但也沒有花大功夫學它的價值
所以說學點西方菜實際些,於是上網挑了一些食譜
(說到這,我食譜都還沒寄到...別弄丟了啊>.挑一挑想說順便挑書,就選了amazon的best seller找找
把書名看了一遍,讓我想起去年回台看到金石堂的best seller:
槲寄生,蛋白質女孩....看了都出冷汗
在這個multimedia era,我相信各國的讀者品味應該都類似
那麼amazon best seller,也應該很蛋白質女孩
叫我花銀子去買蛋白質女孩,還不如找塊豆腐撞死
於是我終於想起來,我是個家裡書很少的讀書人:
床頭從小三開始讀,永遠的紅樓夢,是外公送的
小六後出現的飄,是老哥跟他國中同學借的
("借"了十幾年....)
朱少麟的燕子,是電機營的小隊員送的
印象中幾乎不曾花錢買書,但是三更夢來永遠有書可當枕
而且汰換率很高:
寒暑假的時候,總是騎著那台籃子呈不規則形狀的紫色淑女車
跨過小半個台中市到市立圖書館用一籃子的書換一籃子的書
圖書館有缺的,就去書店窩著看:瓊瑤,張愛玲
大二的時候,去二活練完琴
就到總圖二樓一直耗到泰依絲出來趕人
(害我後來聽到泰依絲冥想曲,不管在哪,都會想說該走了-.-|||)
去總圖當然唸書是一小部分,不然怎麼會選在二樓唸XD
絕大多數時間,我都坐在離小說區最近的位子
累了就去挑一本,不累也可以去挑一本,看不完就借走回床上繼續看
就這樣,擾了不少蠹蟲清夢
然而,是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朋友都是不看書的呢?
似乎從珮瑄,小姜搬離總區之後就開始了
之後當我從自我迷失的局中掙扎出來,隨緣份漂流
就漂進了這樣的環境裡了
對於理工科的學生而言,最能欣賞的藝術,似乎是音樂,或電影,繪畫
到米國之後,
書架上的閒書都是每年返台最後一刻衝進書店狂搬的
或者是需要訂購課本,就順便在博克萊上買了一堆寄過來
這些書量,遠遠不夠我的需求,一週內就全看完了
更何況很多是我已經看過,覺得可以收藏的
一看再看,反覆看個幾十遍看到沒有新感覺,才終於扔進書櫃
所以我學會了上網看小說....
對於實體書,買它,成了一種習慣
我都忘了,曾經在總圖二樓當小說區管理員的日子
書架上今天金庸被借走了哪幾本,我比檔案系統還清楚
(別懷疑,那一年內小說區,會被借走的書幾乎都只是金庸)
現在去圖書館,就只是去工學院分館借專業領域的書
(因為大圖書館很遠....)
但現在我想起來了...我是個讀書人...
在中文書來源短缺的時候,我想寫點關於它們的東西
而大圖書館的蠹蟲姊妹們,該醒醒了,我來找你們了~~
今天步入大圖書館文學作品區
熟悉的蠹蟲住宅區味道,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整區幾乎沒有人,這也是univeral的性質
這加強了amazon best seller是蛋白質女孩的可能性
抓了幾本C.S. Lewis的書,我想從他開始
他是Narnia的作者....但是我不是看Narnia,是space trilogy
跟在總圖,市圖吃書不一樣的是,那些作家就算我沒看過他們的書
我也大略知道他們的名字
在這裡就不一樣了,外國作家除去已經作古100年以上的,我認識名字的不多
這要怎麼辦勒...我也不知道,先看了再說...
全站熱搜